2024 年 10 月,畜牧业科学与营养领域呈现出多点突破、全面革新的态势。随着行业对高效、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的持续探索,本月在饲料原料开发、营养添加剂优化以及精准饲养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饲料原料创新方面,非常规原料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的专家深入四川、山东等地的养殖与饲料企业,针对家禽饲料原料选择及非常规原料利用展开技术交流与指导。例如,通过对家禽脂肪消化特点的研究,探索脂肪预消化、乳化剂和脂肪酶的应用,提升饲料中脂肪的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饲料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发现,在饲粮中添加特定比例的蛋氨酸和维生素 E,可改善老龄蛋鸡的生产性能、抗氧化潜力和肝脏健康,为蛋鸡养殖提供了更科学的营养配方。
营养添加剂的优化也是本月的一大亮点。在首届川渝饲料科技论坛上亮相的有机柠檬酸铜等新型添加剂,凭借其在提升动物健康、促进生长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这种新型添加剂不仅能够降低畜禽腹泻率,还能减少使用量,实现节源降本与减量减排,契合绿色养殖的发展趋势。此外,关于丁酸梭菌、中药复方等添加剂对畜禽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如研究表明,在高精料饲粮中添加适量中药复方,可提高绵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
精准饲养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科学与营养领域的发展。北京奶牛科研团队构建的中国饲用天然植物功能组分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奶牛每日 “食谱” 的精准量化。实践证明,一款柑橘提取物产品能够有效缓解奶牛夏季 “热应激”,提升采食量和产奶量,同时兼具抗炎、抗氧化功效。此外,一些智能化的饲喂系统和设备也在不断涌现,它们能够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体重、采食情况等因素,精准调控饲料投喂量和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浪费。
地方培训与技术服务活动在 10 月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河北隆化肉牛科技小院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专家围绕肉用繁殖母牛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及青贮饲料生产等内容进行培训,为养殖户提供了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犊牛成活率的实操方案。四川农业大学肉用牛低碳养殖创新团队赴新龙县开展饲料高效生产加工技术模式应用与示范工作,针对当地牦牛养殖中存在的饲草料加工技术落后、冬季缺草料等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示范牦牛裹包 TMR 生产新技术,推动了当地牦牛养殖向科学化和精准化发展。
10 月畜牧业科学与营养领域的这些新进展,充分体现了行业在面对挑战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饲料原料的多元化开发到营养添加剂的精准应用,再到精准饲养技术的广泛推广,这些成果将对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为实现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预计在未来,这些创新成果将进一步推动畜牧业朝着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