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生猪市场在供应、需求、成本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其行情走向不仅牵动着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格局。
从供应端来看,生猪出栏量呈现出显著的变化。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5 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高达 15349.67 万头,5 月单月屠宰量为 3215.67 万头,环比增加 4.5%,同比大幅增加 20.6%。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供应的充足,甚至在 5 月形成了阶段性的供应积压。前期养殖端因看好后市,压栏惜售以及二次育肥现象普遍,导致大量大体重猪在 5 月集中出栏,使得市场上生猪供应瞬间增多。例如,一些养殖户原本期望猪价上涨,将生猪压栏到较大体重,结果在市场行情变化下,不得不集中抛售,加剧了供应压力。
需求端则表现出明显的疲软态势。进入 5 月,气温逐渐升高,居民对猪肉的消费热情随天气转热而降低,市场对鲜品猪肉的需求持续萎靡。白条走货量下滑明显,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低位,仅约 26%-27%。同时,市场上替代消费增多,鸡蛋价格大幅下降,时令蔬菜与瓜果大量上市,居民饮食结构趋于清淡,猪肉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被削弱。以餐饮行业为例,夏季菜品中蔬菜沙拉、凉拌菜等增多,对猪肉的采购量相应减少。
价格方面,5 月生猪价格走势跌宕起伏。月初,受养殖端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补栏活跃影响,北方部分区域如河南局部标猪价一度突破 21 元 / 公斤。但五一假期后,随着供应压力的集中释放,猪价急转直下。据涌益咨询数据,2025 年 5 月全国生猪销售均价 14.61 元 / 公斤,环比 - 1.31%,同比 - 7.49%。南北区域价格也呈现出分化,北方前期价格冲高后回落明显,多地猪价在中下旬跌破 7 元 / 斤;南方则因消费疲软,跟涨滞后,价格同样创下阶段新低。
成本与利润层面,5 月生猪养殖利润环比收窄。虽然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5 月第 3 周,玉米价格为 2.45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3.5%,豆粕价格为 3.51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6.4%。但猪价的下行幅度超过了成本下降幅度,行业 5 月自繁自养头均盈利 66.78 元 / 头,月环比 - 3.83%。不过,自 2024 年 5 月以来,生猪养殖已连续 12 个月保持盈利,这得益于前期较高的猪价以及养殖成本的有效控制,母猪窝仔数以及成活率的提升,也降低了仔猪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养殖利润。
政策导向对市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发改委提出不增产能和降重稳价倡议,部分地区开始限制二次育肥行为,引导养殖场将生猪出栏活重控制在 120 公斤左右。这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供应节奏,减少因过度压栏和二次育肥导致的市场波动。同时,农业农村部对种猪繁殖性能测定企业给予补贴,推动种业发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生猪品质和养殖效益。
展望未来,尽管 6 月补栏能繁对应 2026 年 4 月淡季生猪出栏,预计行业能繁环比增量有限,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 6 月,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加,预示着 2025 年下半年生猪供应仍将较为充裕。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引导以及市场供需的逐步调整,三季度供过于求的局面有望缓解。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出栏节奏,加强成本管控,提升养殖技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障自身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