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猪场建设领域呈现 “集约化升级与绿色转型” 双轮驱动特征。东源东瑞二期项目投产与广西牧原粪污处理模式推广形成南北呼应,政策引导下的规模场改扩建热潮与智能化技术普及,推动猪场建设从传统养殖空间向现代农业综合体加速转型。8 月成为观察生猪养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的关键节点,技术创新与环保要求共同重塑行业建设标准。
集约化建设实现空间效率革命。8 月 28 日投产的东源东瑞二期项目,采用 “6920 楼房养殖模式”,4 条生产线配备 9 栋 6 层猪舍,仅用传统养殖场 1/3 的占地面积即可承载 9000 头基础母猪,满产后年出栏肉猪将达 80 万头。这种垂直养殖模式整合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环境精准调控、自动饲喂等智能装备,使单栋猪舍人力成本降低 60%。与此同时,安徽温氏集团 “双百万工程” 持续推进,8 月新增 3 个标准化养猪小区,通过统一设计、集中防疫的建设标准,实现出栏效率提升 25%,印证规模化建设已从单纯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绿色转型构建全链条循环体系。广西牧原创新的粪污处理 “五步法” 在 8 月进入全面推广期,武鸣牧原 1 场通过 “固液分离 - 厌氧发酵 - 曝气除臭” 三级工艺,日均处理粪污 1835 立方米,配套的 74704 米支农管网覆盖 1.6 万亩农田,当月沼液还田量达 28 万立方米,替代化肥 252 吨。更具突破性的是 “种养联合体” 模式,8 月服务农户增至 9400 人次,建立 10483 份地块档案,实现甘蔗示范田亩均增产 1060 公斤。东瑞项目同步建成沼气提纯与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年产天然气 1000 万方、发电 2000 万度,将环保设施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收益来源,重新定义猪场建设的价值逻辑。
政策驱动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农村部规模养殖标准在 8 月显现成效,全椒县生猪规模场达 286 户,出栏量占全县 75.6%,较去年同期提升 4.3 个百分点。政策引导下的建设热潮呈现区域分化:南方地区侧重楼房养殖与循环经济,如东瑞项目配套有机肥厂年产 2 万吨;北方则强化防疫设施升级,新建猪场生物安全区占比提升至 35%。这种差异化发展路径,使 8 月全国新建规模场中,90% 以上同步通过环保评估与防疫验收,政策执行力较往年显著提高。
8 月建设热潮揭示行业新趋势:东瑞项目 25 亿元投资中,30% 用于智能与环保设施,广西牧原每头猪环保投入达 120 元,显示资本正从单纯产能扩张转向技术升级。从温氏标准化小区到牧原种养循环,猪场建设已成为整合空间效率、环保技术与政策要求的系统工程。随着这些项目进入运营期,其 “集约化 + 绿色化” 的建设经验将重塑行业标准,推动生猪养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综合体加速转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