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震荡下行,供需失衡加剧
2025年6月,全国生猪市场延续弱势运行态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全国生猪出场价格14.57元/公斤,环比下跌2.3%,同比跌幅达20.6%;白条猪批发价20.30元/公斤,环比下跌2.2%,同比下跌16.3%。散养生猪每头亏损6元,规模养殖生猪每头净利润7元,但较上月下降86.4%,行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价格下跌的主因在于供给充裕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6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3216万头,环比增长4.5%,同比增长20.6%;而消费端因高温天气、学校暑期放假等因素,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县乡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价25.29元/公斤,环比下跌1.9%。
二、政策精准调控,产能优化显效
为稳定市场,6月政策调控密集落地。国家发改委启动1万吨中央冻猪肉收储,这是2025年首次实质性收储(此前为等量轮储),信号意义显著。农业农村部同步召开“生猪生产调度会”,提出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4000万头调减至3950万头,并引导养殖户降低出栏体重至115公斤以下,切断二次育肥投机链条。数据显示,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0.1%至4050万头,虽仍处绿色区间(101.3%),但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规模养殖企业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主动调减产能,散户淘汰低产母猪比例提升,预计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将得到控制。
三、技术突破降本,智能养殖崛起
6月,智能养殖技术成为行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京基智农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其采用“楼房养殖+6750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通过八大智能系统实现全流程管理,育肥时间缩短15%,饲料转化率提升至2.6:1。此外,AI环境控制系统在牧原股份、新希望等企业广泛应用,实时监测温湿度、氨气浓度等指标,动态调整通风与降温设备,单头猪能耗降低20%。疫苗研发方面,国药集团动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进入二期临床,某千头场试用后保护率达95%,卡贝缩宫素的应用使产程缩短至2.3小时,死胎率控制在1.5%以内。
四、疫病防控升级,全球疫情蔓延
6月,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波兰、希腊、匈牙利等13国通报388起家猪和野猪疫情,感染生猪超3万头。国内虽未出现大规模爆发,但农业农村部要求加强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并建立动物疫病全链条监测网络。牧原股份引入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四色”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旗下四大项目均被认定为国家级“无非洲猪瘟小区”。
五、进出口分化,高端市场逆势增长
6月进口猪肉8.85万吨,环比增长3.4%,但同比增幅收窄至5.4%,国内外价差收窄导致进口利润压缩。出口方面,高端猪肉逆势增长,盒马鲜生数据显示,黑猪肉、有机猪肉销量同比增长35%,显示消费升级趋势。欧盟猪肉批发价格因出口量增加持续上涨,而美国猪肉价格因需求疲软小幅回落。
六、未来展望:短期震荡,长期向优
短期内,高温天气与供给充裕仍将压制猪价,但政策托底与产能调减将限制下跌空间。预计四季度随着出栏量控制与消费回升,猪价有望企稳。长期来看,智能养殖技术的普及、非洲猪瘟疫苗的商业化,以及“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将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企业需持续加大技术投入,以应对微利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