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国生猪市场呈现“价格环比微增但同比深跌、成本下行支撑盈利、供需宽松格局未改”的复杂态势。尽管处于传统消费淡季,但饲料成本低位运行与产能优化调整共同作用,使行业在价格弱势中仍保持整体盈利。
价格走势:环比小幅回升,同比仍处低位
7月全国生猪(外三元)交易均价为14.55元/公斤,环比上涨1.89%,但同比跌幅达23.13%1。价格中旬一度短暂冲高,但受制于终端消费疲软,后续乏力震荡回落8。猪肉集贸市场均价为每公斤25.37元,环比涨0.3%,同比跌12.8%2。仔猪价格则因供应充足且散户外购意愿低迷,环比下跌4.1%,至每公斤35.73元2。
供应充足:出栏量高位回调,产能基础稳固
尽管7月生猪出栏量环比下降6,但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震荡增加(2024年4月至11月),决定了三季度生猪出栏量仍高于上年同期,短期供应充足23。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出栏体重下降:养殖端抑压栏增重行为,规模场减重出栏,有助于缓解供应压力10。
进口补充:1-7月全国猪肉进口量达62.6万吨,同比增长4.1%,虽7月单月进口同比微降0.6%,但仍补充了国内市场10。
需求疲软:淡季效应显著,替代品冲击持续
7月高温多雨天气全国蔓延,对猪肉运输和消费造成不利影响23。同时:
餐饮消费减弱:学校放假导致团餐需求锐减2,高温抑制居民采购意愿,户外消费及餐饮业受消费降级影响,对猪肉采购量增幅有限8。
替代品冲击:进口牛肉等替代品价差收窄,持续分流猪肉消费需求5。
成本与盈利:饲料低价托底,养殖连续盈利
尽管猪价同比下行,但养殖成本显著下降成为行业维持盈利的关键:
饲料价格低位: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环比跌3.2%,同比跌7.1%2。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10。
行业持续盈利:生猪养殖自去年5月起已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10。7月份猪粮比价为6.18:1,较上月提高0.02个点,持续位于盈亏平衡线之上2。据监测,7月平均每出栏一头生猪比上月多盈利32元,其中自繁自养模式下平均盈利75元2。
区域差异:北强南弱,天气加剧分化
区域市场呈现“北强南弱”格局:
北方:山东、河北等地因二次育肥和挺价情绪支撑,价格小幅反弹8。
南方:川渝贵等地受高温暴雨天气影响,消费疲软,跌幅较为明显8。广东生猪出栏均价为15.99元/公斤,同比下跌20.45%6。
后期展望:短期承压,期待季节性回暖
预计短期内生猪供应充足、消费偏弱的格局仍将延续,猪价上行空间有限23。然而,随着三季度后期生猪产能不断优化调整(规模场开始减少能繁母猪和大体重生猪存栏量)23,加之9月后开学、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及年末腌腊旺季来临,猪肉消费需求有望得到有效提振10。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于8月底开展新一轮冻猪肉收储,亦有望在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10。
综合来看,2025年7月的生猪市场在供需宽松中展现了韧性。养殖户需顺时顺势出栏,加强成本管控和疫病风险管理,并合理调减产能,以应对未来潜在的市场风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