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喜乐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

0558-4626888

  • 喜乐佳公司获“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金项目奖”
  • 喜乐佳公司被评定为蒙城县经济发展优秀企业
  • 闫顺丕董事长李华总监双获高级畜牧师荣誉称号
  • 喜乐佳公司再次认定为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 喜乐佳公司被认定为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单位
今日头条:
热门关键词:配合饲料  浓缩饲料 蛋鸡饲料...
2024 年 10 月猪场建设新突破,政策杠杆与智能育种的协同
来源: | 作者:姚志厚 | 发布时间: 2024-10-31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 年 10 月,猪场建设领域呈现 “政策精准滴灌 + 智能技术深耕” 的鲜明特征。河南内乡牧原肉食综合体的数字化升级与四川武胜县标准化猪场改扩建形成南北呼应,政策红利推动下的智能装备普及与种源保护工程同步推进,使 10 月成为猪场建设从硬件扩张向 “智慧 + 种业” 双轮驱动转型的关键节点。

政策组合拳激活建设热潮。四川省武胜县在 10 月推出稳产保供七条措施,通过 “贷款贴息 + 补栏补助” 组合拳精准发力:对新发生的生猪产业贷款贴息利率上浮 0.5 个百分点,对规定时间内补栏的后备母猪按 300 元 / 头标准补助,仔猪补栏给予 20 元 / 头奖励。政策撬动效应显著,当月新扩建 5 个标准化规模场,预计年新增出栏 3 万头,230 个规模场保有量稳固了产能基础。更具突破性的是南广生猪产业集群项目落地,专项资金推动智能装备普及,一批闲置猪场完成自动化改造,政策工具从单纯扩能转向提质增效,重构建设标准体系。

智能技术实现维度突破。河南内乡牧原 6 层养殖楼创造行业新标杆,2800 亩用地实现年出栏 210 万头,土地效率是传统模式的 5 倍。楼内电梯实现猪群分阶段流转,500 余个物联网传感器每 5 秒更新环境数据,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红外热成像精准识别猪群健康状况,使单个饲养员可管理 2400 头育肥猪,人力成本降低 67%。同步建成的 72 万吨智能饲料厂通过管道直供猪舍,配合精准饲喂系统减少饲料浪费,这套 “楼房养殖 + 数字管理” 模式,将每头猪的养殖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以下 12%,印证智能化从装备应用转向数据价值挖掘的新阶段。

种源保护工程提速升级。尽管广东韶关板岭猪场改扩建项目于 2025 年 1 月竣工,但其核心建设阶段在 10 月完成,投资 2 亿元建成智能化保种基地,蓝塘猪、大花白猪等地方品种存栏量翻倍,年出栏猪苗和商品猪达 4 - 5 万头,较改造前增长 3 倍。该场创新 “保种 + 开发” 模式,通过猪脸识别建立种猪档案,智能表型测定系统实现体尺自动测量和体重精准估算,与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形成联动。10 月北京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披露,生猪智能育种技术已实现乳头自动点数、肢蹄结实度检测等突破,这些技术在板岭猪场的应用,标志着建设标准从生产功能向种业创新延伸。

生态循环体系持续完善。牧原综合体将粪污处理纳入建设核心指标,通过沼气发电、光伏发电实现能源自给,2000 亩配套农田铺设水肥管道,年消纳粪肥相当于替代化肥 252 吨。这种 “养殖 - 加工 - 种植” 闭环模式,使环保设施从成本中心转为收益单元,每头猪环保投入控制在 120 元内却创造多元价值。武胜县同步推广 “猪 - 粮” 循环,规模场粪污处理率提升至 98%,政策引导下的绿色建设标准加速普及。

10 月建设动态揭示行业新逻辑:武胜的政策工具、内乡的智能方案与板岭的种源实践,共同勾勒出 “政策筑基 - 技术提效 - 种业铸魂” 的建设新范式。随着智能育种技术与楼房养殖模式的深度融合,猪场正从单一生产空间升级为 “智慧育种综合体”,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硬件改造,更在于通过数据贯通实现全产业链价值重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核心支撑。